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家书承载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其不仅是维系家庭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反映社会风习、记录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更是传承家风家训家教的宝贵载体。
红岩家书是红岩英烈用鲜血、生命和信念写就的不朽文字,生动还原了红岩英烈在极端困难危险的环境中,同敌人顽强斗争的真实场景,字里行间诉说着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对战友的殷切嘱托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信念写就家书、家书传续精神。红岩家书不仅彰显了红岩英烈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真实再现了红岩英烈有血有肉、可亲可近的鲜活形象,读之令人亲切、感动、深思、泪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市纪委监委宣传部指导下,渝北区纪委监委联合重庆市档案馆,搜集整理12位红岩英烈的家书,通过红岩英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鼓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聆听,红岩家书系列之五《刘国鋕:身陷囹圄终不悔 舍生取义铸忠魂》。
刘国鋕:身陷囹圄终不悔
展开剩余89%舍生取义铸忠魂
刘国鋕(1921—1949),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出身于富商家庭。194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派往云南陆良开展工作。1945年返渝,进入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工作。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先后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1月27日,在大屠杀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青年刘国鋕
1939年,刘国鋕写给五姐的一封信。
刘国鋕家书
五姊:
接到以清来信,知道你准备考农校;接到以治来信,知道他借给您的几本书都已读完了,这是多值得兴奋的消息!
您过去的漫长的岁月,都消磨在家里。而这个“家”,却是旧社会垂死的身躯底一个烂疮。它具有旧社会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溃烂性的毒质,又加以外面侵来的微菌,它已经完全是一块脓血和腐肉。生活在脓血和腐肉里的人,自然不会健康的(无论是精神或身体)。
……
我们要得到完全的幸福,只有让新的产生,让旧的死亡。要新的产生,就应当增加新的健康的具有抗毒性的细胞,要旧的死亡,也只有增加抗毒体。我们要自救,我们又不愿变细菌,就只有把自己变成抗毒体。自救也就是救人!
……
您已经读完了几本基本的书,并且您还留心时事(我前面写掉了),这能不令人兴奋?!希望你“继续努力,以求贯澈”。
很久没有读书的人,一天全读硬性的理论书,不但容易头痛、厌倦,而且效果也不大,就是有读书习惯的人,也不应当如此。所以我觉得您还应当读一些另外的东西,就是好的新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和报纸。为什么应该读报纸,我想无需说;所以要读文艺作品,因为有好些作用:
……
我今年更忙。不过只要您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我总可以抽出时间来答复。不要紧的问题如像“你近来吃几碗饭?”之类的可以不问。即此敬祝努力!
弟国鋕 上
鲁迅逝世纪念日
1939年10月19日晚,刘国鋕给他的五姐写下这封家书。他与五姐感情很好,对五姐读书求学表示充分肯定和赞扬,对旧家庭的落后作了入木三分的批判,告诉五姐“我们要得到完全的幸福,只有让新的产生,让旧的死亡”。他认为全读硬性的理论书有难度,可能令人厌倦,要辅助好的小说、报纸和其他文艺作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刘国鋕毫无保留地歌颂革命、抨击黑暗,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腐朽陈旧的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和轻蔑,迫切地要为改变陈旧落后的社会做出努力,正是出于这样的理想信念和自身过硬的素质,刘国鋕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透过这些平实有力的文字,依然能感受到刘国鋕发自肺腑的革命激情在喷薄涌动。
张德明关于刘国鋕相关信息的供词(重庆市档案馆馆藏)
坚定理想信念,反抗封建家庭毅然投身革命
红岩英烈中不乏家境殷实,甚至出身富贵的革命志士,如来自富商家庭的王朴、刘振美,来自国民党高官家庭的韩子重等,但刘国鋕与之相比,还要更胜一筹。刘国鋕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大地主家庭,家族不仅拥有大量田产、街铺,还有盐号、瓷器公司以及发电厂等,在当地号称首富、望族。刘国鋕被捕后,其家族动用各种关系积极营救,先后找到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重庆市参议长胡子昂,甚至何应钦都出面帮忙求情,其家族势力和能量可见一斑。
刘国鋕拥有如此显赫的出身,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背叛者”。他同许多革命志士一样,为了民族存亡、家国大义,毅然“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抛却与生俱来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1939年,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被发展入党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出身家庭富裕却执着追求革命,因此政治上是可靠的。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刘国鋕拒绝了家里给他找的一份“美差”——到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当研究员,而是响应南方局到敌后和农村去的号召,只身一人前往云南陆良一所中学教书,以教师身份协助当地开展抗日宣传及抗日游击队的筹建工作。
刘国鋕在西南联大的毕业照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家里打算送他去美国留学,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刘国鋕不为所动,继续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开展地下工作。后来,他根据组织安排来到重庆,参与领导了“陪都青年联谊会”和“中国青年民主社”,并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按照组织安排,为进一步团结、争取民主势力,他还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以民盟盟员的身份做掩护,有力地执行组织部署的任务,推动反内战的活动。
刘国鋕的西南联大毕业证书
真金不怕火炼,不惧酷刑折磨严守党的秘密
1948年4月,《挺进报》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刘国鋕因叛徒出卖被捕。
刘国鋕与家人合影
特务头子徐远举认为刘国鋕“这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少爷,不可能真搞共产党”,只不过是“青年人爱新鲜,喜欢赶时髦”,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大少爷”原来是块“硬骨头”,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刑讯逼供,刘国鋕始终没有透露半点党的秘密。新中国成立后,徐远举曾回忆:“刘国鋕居然在坐老虎凳时态度非常强硬”。敌人无计可施,只得把他关押起来慢慢折磨。
在渣滓洞监狱关押期间,刘国鋕没有半点屈服,反而用自己的反抗经验鼓舞难友们团结起来,跟特务们斗争到底。敌人对他恨之入骨,不久将他转囚到看守更加严格的白公馆。1948年,徐远举决定枪杀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将刘国鋕列入第一批名单,以此威胁他放弃信仰。刘国鋕的家人立即找人从中斡旋,甚至请国民党高层何应钦出面务请刀下留人。后来,许建业、李大荣等同志被敌人杀害,刘国鋕因家人营救暂时逃过一劫。
信念高于生命,多次坚辞营救维护党的荣誉
刘国鋕被捕后,刘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营救,还动员方方面面的关系向军统施压,要求放人。刘国鋕的五哥刘国錤是时任四川建设厅厅长何北衡的女婿,专程从香港赶回,送给徐远举一个纯金香烟盒、一只劳力士手表和其他礼物。徐远举同意放人,但提出“必须在报上发表声明,退出共产党组织”。刘国鋕得知徐远举的条件后,坚决拒绝。后来,刘国錤又送给徐远举一张空白支票,直接表示要多少就填多少,刘家只有一个要求,降低条件放人。徐远举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再一次降低条件,提出只要写一份悔过书就可以放人。刘国錤深知弟弟的脾性,提出代写悔过书,刘国鋕只需要签字即可,素来“强硬”的徐远举居然也同意了。
出乎意料的是,即使面对已经是最低限度的释放条件时,刘国鋕仍然斩钉截铁地表示绝不签字,要释放只能是无条件的。刘国錤苦苦哀求道,“你就签个字吧,你怕什么?签个字出来,我立即把你带到香港,然后再送你到美国去,一家人都放心了……”面对这最后的求生机会,刘国鋕依旧毫不动摇,掷地有声地表示:“就算我今天死在这,只要我的组织存在,我就等于没有死。”至此,营救彻底失败。
1949年11月27日,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在前往刑场的途中,刘国鋕高声朗诵《就义诗》慷慨赴死: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
报载刘国鋕临刑前高呼“就义诗”
这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向人民、向组织、向祖国发出的最后呐喊!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这就是刘国鋕信仰的力量;“死而无愧”,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刘国鋕忠诚自己的政治信仰,绝不玷污党的荣誉;他履行自己的政治誓言,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在他的心目中,理想信念高于一切,“有党在,等于我还活着”的声音,至今仍响彻大地、经久不息。
烈士,同样是肉体凡胎,怀揣着人间烟火般的情感与欲望,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值青春年华,心中同样渴望爱情的甜蜜,拥有属于自己兴趣的天地,对生活满怀热爱,对自由无限向往。然而,在光明与黑暗的抉择面前,他们毅然决然地拥抱了真理;在生存与牺牲的天平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刘国鋕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但他短暂的一生足以照亮黑暗,指引着无数后来者坚定前行。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已然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终身。
供稿:重庆市档案馆 渝北区纪委监委
责编:周 敏 罗泽旭
编辑:梁枥月
校对:陈 琼
发布于:北京市